close
 
  最客觀的現實世界不存在?
 
 

  言語本身是先前指示行為的影子,在一種無限度的回歸之中顯露出「蹤跡」。德希達認為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純粹性」,言語和任何符號系統,都是「不純潔的」、到處留下蹤跡的「第二級」符號系統。

  當一個物件被創造,誕生於現實,被我們感受,我們看見各種符號,經過大腦的歸納得到某些訊息,可笑的是這大部分都是自己直觀的偏見,我們聽自己想聽,看自己想看,很任性的活在這個世界帶給其他人困擾,不論人類最後能不能過地溫飽,我們似乎都希望過得更好一點,即使這根本是不存在的烏托邦。

  今天上完林老師的課跑去跟阿斌蕭蕭她們聊天,聊了很多很多的話,雖然我以為我的表達能力變好,但似乎還是容易讓人誤解,也許是手勢、語調、我本身的邏輯與表達能力,聽者解釋我說的話直到她成為空洞的能指。多種可能性造成語言本的高度模糊性,老師上課時開玩笑說「既然說話這麼沒意義那幹麻說話?」現在回想起來,是老師真的說了這句話,還是是我「聽」到這句話呢。
 
  晚上回學校聽了場演講,是典型成功台灣中小公司設計主管,她說的話我一句句抄下,說的很有趣,例如:創意「必須」有「同質性」的思考邏輯,建構在模仿之上。我一開始以為沒有邏輯,用自己的邏輯解釋她說的話,聽到最後才稍微理解她說的辭彙間的關係,雖然現在看來在我高傲的任性下,還是不能認同她的許多看法,但這就是活生生「做人處世」的道理,是她追求肯定的秘訣之一。
 
  烏托邦呀烏托邦,下星期要開會又不能上符號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ob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