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inet.jpg
Please Pass the Happiness | popsci



 Mr.6 這篇文章「每個快樂朋友可帶來9%的快樂,談「快樂吸取大法」」描述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期刊刊載 James Fowler(UC–San Diego) 以及 Nicholas Christakis(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米國麻省 Framingham 鎮當地有份問卷自1948年就開始施測,問卷中有問到「妳感到快樂嗎?」之類的問題,這兩個人就取了最近20年的問卷,去鎮上找這些人並畫出這些人的關係,上圖就是快樂程度(黃色最快樂,綠色次之,藍色不快樂)以及關係的連結表,結論是 Fowler 與 Christakis 認為快樂會透過社交社群「傳染」,而悲傷因為有比較安靜的傾向所以不會像快樂這樣傳染。

 Mr.6 讀完這篇文章的結論有三個:一、自己不快樂的時候,找一個方法,知道你MSN名單上誰很快樂?譬如,如果今天陰鬱,就馬上把暱稱改為:「誰現在很快樂?叫我一聲吧!」只要有11個朋友和你交談,談了一下你可能就會回到快樂。二、自己快樂的時候,也記得盡一份力量,盡量讓所有的朋友知道我現在很快樂。這樣我可以把快樂複製出去,周邊朋友得到快樂後,再傳給他們身邊的人。說不定明天我不快樂了,我身邊的朋友依然快樂,他們可以回來「回贈」我更多的快樂!三、無論快樂或不快樂的時候,朋友多總比朋友少還好。因為,既然快樂會傳染,而憂傷不會,那,我們不應該害怕結交更多的朋友。一個擁有1000個朋友的人,一定比只有100個朋友還快樂,前者身邊的朋友處於「快樂」狀態的數量比後者還要大10倍,於是,我們就把自己放在一個貨真價實的「快樂網路」之中了。

 她的結論就是運用正向力量之類,自然就可以變成一個製造、參與快樂循環的人:例如看facebook或MSN、相簿或blog有時會覺得某些東西很好笑有意思,如果有人回應通常能吸引更多人回應,藉由寫的人分享,提供其他想法、再討論、推廣成為一個循環,把這招操作得淋漓盡致的職業就是傳直銷了,傳直銷的系統有種半強迫的、將這種傳染源與自家的產品綁在一起,畫圖出來我猜就真的很像上面的圖片所示,一開始看到這張圖不知道為什麼我先想到的就是傳直銷的上下線關係。

 這種快樂傳染要操作還是有其限制(或成為一種優勢),到年初我都是約聘人員,最近常跑兩個辦公室上下班或討論,一家是科技公司、一家是傳統產業,辦公室氣氛有很大不同,但可以明顯感受到裡頭有人開心時,會愈來愈多人感到開心,如果是發出大家都聽得到聲音程度的吵架,原本開心的群體也會沉寂下來,當然如果開心或生氣的人層級高的話就…觀察不到明顯的現象。傳產比較像軍中的「學長學弟制」,科技公司可能因為西化程度比較高有壓抑學長學弟制的傾向,但基本上本質差不多,在台灣要怎麼「傳染」快樂,要討論的變因比米國多上很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ob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