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normal。



Goose egg。
Goose egg。

Ink and glue pot (Giappone/Japan)。
Ink and glue pot (Giappone/Japan)。

Bowl and sieve, Sori Yanagi。
Bowl and sieve, Sori Yanagi。

Glass for sake, Sori Yanagi。
Glass for sake, Sori Yanagi。

Moorman ‘Hut Ab’, stand, Konstantin Grcic。
Moorman ‘Hut Ab’, stand, Konstantin Grcic。


  上列是一些 super normal 展的作品,我抓了幾張圖,順序這樣擺有些原因,第一張圖是鵝蛋,自然物、第二張是墨水,人造物、碗與篩子,人造物、杯子,人造物、架子,人造物。仔細思考一下這幾個物件的差別與我這樣安排的順序,是不是有感受到什麼?這是一個思考「什麼東西符合生活本質」的展覽,聽到許多人都對這個展覽表示驚訝,回到這個問題的起點,又是為什麼這個強調平常一般的展覽會吸引人的目光。

  生活中充斥自然物件與人造物件,一些純種自然物我們一見到就知道其機能,我們依照經驗去利用;我們也發明工具,一開始利用斷裂的石頭切割,而後利用金屬冶鍊,最後為表達身分地位加上花紋;為了更好、更快、更高、更遠、賺更多錢,從原始的本能到被後天社會教導學習的慾望;設計是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文明點說是種服務),那什麼東西是被創作出來解決問題,什麼東西不安好意。

  為什麼這個「展示符合生活本質」的展覽吸引人們目光。我特別強調「展示」兩個字。我們知道稀有的玩意兒吸引人的目光,平常的玩意兒往往提不起大家興趣,平靜的社會不斷追求機能
(效能或許更貼切)上的進步之後,每個人能操控與記憶的體驗到達了巔峰,只能藉由一些特別的手法告訴其她人「我在這兒」,我們流行奢華與低限,我們將自己定義為XX族,符合某些期望,最後有人說「來看看這些(平凡)東西」,我們才被教育原來平凡玩意兒也能展覽,也可以被分為什麼類,我們也原來可以掌握與操控。

  我被這個展覽吸引,思考這些物件、我的角色的意義。我發現展覽中有些東西不這麼平凡,我以為裡面確實許多東西是經過「設計」的,我們先看見標題 
super normal ,我們看到鵝蛋、墨水瓶覺得「真切題」或「就是這個」,這是物件的本質與起點,再看看一些貼近低限的水杯與不鏽鋼Alessi水壺之類的玩意兒,再看看那些吸引人目光的木架子、霧面黑色烤爐,這些物件是真的「這樣子」嗎。我相信一個超平凡的物件,要讓人都知道是什麼,形狀與顏色不這麼重要(更常見的是想不起來,但又是「那個樣子」)。我需要做些什麼,(除了掌握與安全感)又做些什麼。




圖片引用自:

naoto + jasper = super normal
Celebrating the beauty of ’super normal’ little objects of daily life  pic
hi-i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ob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